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松阳 [切换]

      松阳历史沿革

      2023-10-06 07:51:29发布,长期有效,75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松阳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来源:松阳县政府网

    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(199年),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,属会稽郡,是丽水地


      区建置最早的县份。


      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置临海郡,松阳隶之。


      东晋太宁元年(323年)属永嘉郡。


      隋开皇九年(589年),析松阳县东乡地置括苍县;同年,置处州,松阳属处州。十二年,处州改括州,松阳隶之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括州为永嘉郡,松阳属之。


      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松阳为松州,括州置总管府;七年,改都督府,松州均所辖。八年复改松州为松阳县;遂昌入松阳县。景云二年(711年),遂昌复从松阳析出。天宝元年(742年),改括州为缙云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,复为括州,松阳均所辖。二年,析松阳县南乡地置龙泉县。大历十四年(779年),括州改处州,松阳隶之。


     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(910年),改松阳县为长松县。后晋天福四年(939年),改长松县为白龙县。


      北宋咸平二年(999),白龙县复改为松阳县,县名一直沿用至今。


      元至正十三年(1353),松阳属处州路。至正十九年,改处州路为安南府,不久复为处州府,松阳均所属。


      明清松阳属处州府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11月,辛亥革命后,置处州军政分府,松阳隶之。


      中华民国元年(1912年),撤处州军政分府,实行省县两级制,松阳县省辖。三年,置瓯海道,松阳为所属。十六年,废道,复为省县两级制,松阳仍为省辖。二十一年6月,置第十一县政督察区;10月,改置第二临时特区,松阳均隶之。二十四年6月,第二临时特区改为丽水行政督察区。二十年4月,又改称第九行政督察区,松阳属之。三十四年4月,改置第六行政督察区。6月,改称第七行政督察区,至三十八年5月,松阳均所属。


      1949年3月14日,丽水县卫总队副总队长胡允孚以下官兵300余人在碧湖起义,松阳县长祝更生、丽水县长张慕槎率部起义后发出松阳丽水两县起义通电。丽水起义后,分别建立中共丽宣工委(4月改称处北县委)、丽水县政府(4月改称处北县政府)、丽缙永武人民游击支队。


      1949年5月松阳解放。8月,设浙江省第七专区;10月,改称丽水专区,松阳均所属。


      1952年1月,丽水专区撤销,松阳县属衢州专区。


      1955年3月,改隶金华专区。


      1958年11月21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松阳县,原辖境域并入遂昌县。


      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。


      1982年1月30日,国务院批准复置松阳县,属丽水地区。现属丽水市。


      1998年,四都乡榔树村榔阳自然村单独建立行政村,且划入望松乡管辖,时全县辖20个乡镇401个行政村。


      2012年4月撤销西屏镇和望松乡建制,分设西屏、水南和望松3个街道办事处,将叶村乡黄公渡村划入西屏街道办事处管辖,寺岭下村划入水南办事处管辖。


      2012年12月撤销新兴乡、谢村乡、新处乡建制,合并设立新兴镇。


      至2018年底,全县设3个街道,5个镇,11个乡。具体是:西屏街道、水南街道、望松街道,古市镇、象溪镇、大东坝镇、玉岩镇、新兴镇,叶村乡、斋坛乡、竹源乡、三都乡、四都乡、赤寿乡、樟溪乡、裕溪乡、板桥畲族乡、枫坪乡、安民乡。


     


      区划沿革


      一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


      宋时,有“五乡、松阳一镇”之说。


      元时,为都保制。元至正十年(1350),置26都,每都10保,都有长,保有正,分任其事。


      明、清时,为乡里制。明成化二十二年(1486),置6乡,移风乡管7里5都,旌义乡管5里4都,布和上乡管4里4都,布和下乡管4里4都,九芝乡管5里3都,惠洽乡管4里6都。


      至隆庆初,乡制置而不用。


      清顺治十一年(1654),复置6乡。移风乡辖里7都5图31,旌义乡辖里5都4图13,布和上乡辖里4都4图14,布和下乡辖里4都4图22,九芝乡辖里5乡3图14,惠洽乡辖里4都6图26。


      乾隆三十三年(1768),原设都图顺编为142庄。


      宣统二年(1910),实行地方自治,分设城区、厦田、五都、大竹溪、古市、玉岩、靖居、石仓8个自治区,下辖都、图、庄。


      二、民国时期


      民国初沿清制,置8自治区,辖都、图、庄。


      民国17年(1928),实行村里制,县辖区、村(里)、闾、邻。在城为里,在乡为村(或联合村),时全县置城区、厦田、五都、大竹溪、古市、玉岩、靖居、石仓8区。民国18年(1929),改置5区。将城区、厦田、五都3区划为第一区,辖4里35村;改古市区为第二区,辖3里37村;以原玉岩区为第三区,辖1里19村;改大竹溪为第四区,辖31村;原靖居区、石仓区并为第五区,辖40村。时全县辖5区、8里、162村、619闾、3046邻。


      民国19年(1930)2月,实行乡镇制,里编为镇,村编为乡。县城4里为4镇,古市3里缩编为1镇,玉岩里编为乡。改编后,第一区辖4镇35乡,第二区辖1镇37乡,第三区辖20乡,第四区辖35乡,第五区辖40乡。时全县辖5区、5镇、167乡。


      民国21年(1932),调整原设乡镇,全县设180余乡镇,乡镇名佚。


      民国23年(1934),推行保甲制,县辖区、乡镇、保、甲。时全县辖5区、5镇、54乡、313保、3269甲。县城称城镇。


      民国29年(1940)6月,推行新县制。因原有乡镇最小仅辖2保,最多辖30保,与新县制纲要“每乡最小不得少于6保,最多不得超过15保”之规定不符,调整为5区、43乡(镇)、312保、2210甲。县城置南镇、北镇。


      民国33年(1944)3月,又因“原编乡镇与新县制未尽适合”,将原行政区划调整为4区、30乡(镇)、259保、2461甲。县城南、北两镇合并,始称西屏镇。


      民国35年(1946),改编为4区、21乡镇、249保、2206甲,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


      三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


     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4年,松阳县的区划调整主要经历了8个阶段,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阶段,即1949年5月到1950年春;二是划乡建政阶段,即1950年春到1956年春;三是撤区并乡阶段,即1956年春到1958年8月;四是人民公社阶段,即1958年9月到1961年第二季度;五是调整公社阶段,即1961年第二季度到1982年;六是政社分设阶段,即1983年10月;七是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;八是2012年设置街道后的区划。


      (一)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阶段(1949年5月至1950年春)


      1949年5月,松阳解放,废除保甲制,原城竹、古市、靖居、玉岩各区分设办事处。5月26日,撤销各区办事处,分别建立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人民民主政府。时全县辖4区21乡镇,各乡镇辖区依旧。


      1950年,顺编4区分别更名为城关、古市、靖居、玉岩区,原编21乡镇扩编为43乡镇。


      (二)划乡建政阶段(1950年春至1956年春)


      1952年5月,增设石仓区,辖石仓、百步、横樟、五部、安民乡。时全县置城关、古市、靖居、玉岩、石仓5区,仍辖43乡镇。


      1952年8月撤销城关区,建江南、江北区和县直属西屏镇。置王村乡,属江北区。10月,撤销石仓区,原百步乡并入石仓乡,五部乡并入横樟乡,划归靖居区;安民乡划归玉岩区。时全县辖1直辖镇,江北、江南、古市、靖居、玉岩5区41乡镇。


      (三)撤区并乡阶段(1956年春至1958年8月)


      1956年3月,撤区并乡。撤销江北、江南、古市3区,所辖24乡镇合并为14乡镇,与西屏镇同为县直属镇。其中,项溪乡并入阳溪乡,四都乡、王村乡和寺口乡一部分并入望松乡,寺口乡大部分并入岗寺乡,竹溪乡并入水南乡,划横樟乡的大岭头、后畲并入竹源乡;万寿、赤寿乡合并为赤寿乡,南源、新处两乡合并为庄后乡,周源乡并入谢村乡;新兴、庄门两乡区划不变;余叶乡一部并入玉岩乡,一部并入交塘乡,根下、高吉两乡并入枫坪乡,安民乡区划依旧。横樟、石仓、靖居、板桥乡区划依旧,象溪乡并入雅溪乡,裕溪、霭溪并为联溪乡。西屏、古市两镇编制居民委员会,下辖居民小组,旋改称居民区。时全县辖15直属乡镇,2区10乡。


      1957年3月复置古市区。1958年2月复置城关区。时全县辖4区25乡镇。


      (四)人民公社阶段(1958年9月至1961年第二季度)


      1958年9月,原区级建制撤销,代之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,乡级建制改为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,原行政村改称生产队。时全县置5人民公社,辖2镇26生产大队。


      1958年11月21日,撤销松阳县建制,原辖境并入遂昌县,行政区划不变。


      1959年4月,原红旗、红光、先锋、红星、卫星公社分别改称西屏、古市、靖居、石仓、玉岩公社,生产大队改称管理区。


      (五)调整公社阶段(1961年第二季度至1982年)


      1961年7月,撤销庄门管理区,辖境并入赤寿、岗寺两管理区,垵口管理区划归玉岩公社。


      1961年9月,恢复区级建制;以原“管理区”改置人民公社;原生产队改为生产大队。同月,撤销石仓人民公社,所辖石仓、汶东、横樟管理区改置公社后并入靖居区。


      1961年12月,叶村公社分置叶村、斋2个公社。


      1962年1月,石仓、汶东、横樟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。


      1964年6月,析望松公社塘后、庄河、榔树、西坑、陈家铺、下包、午岭、汤城、平田9个生产大队,三都公社章田、柘坑2个生产大队置塘后公社。


      时原县境内置4区、2镇、25人民公社和1县直属人民公社。


      1965年,斋更名斋坦。撤销西屏、古市两公社建制,原辖大队分别划入西屏、古市两镇,1980年7月,两镇县直属。


      1982年1月30日,恢复松阳县建制,原玉岩区垵口公社划归遂昌县。时全县辖2直属镇,1直属公社,4区22公社。


      (六)政社分设阶段(1983年10月)


      1983年10月,实行政社分设,原人民公社先后复改为乡,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。同月,撤销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,置大东坝区,辖大东坝、石仓和原玉岩区安民乡,置蛤湖乡,隶属大东坝区。时全县辖2直属镇、5区、25乡、399行政村。


      1984年8月,塘后、庄后、联溪乡分别更名为四都、新处、裕溪乡,板桥乡改建板桥畲族乡。


      1985年5月,斋坦乡更名为斋坛乡,撤玉岩乡建为玉岩镇。时全县辖2直属镇、5区、25乡(镇)、400行政村。


      (七)撤扩并后的区划


      1992年5月进行撤区扩镇并乡。撤销松阳、古市、玉岩、大东坝、靖居5个区公所。


      保留四都、三都、望松、斋坛、叶村、竹源、赤寿、新兴、樟溪、新处、谢村、枫坪、安民、裕溪14个乡和板桥畲族乡。各乡辖区不变。


      撤销阳溪、水南乡,并入西屏镇,镇人民政府驻西屏镇太平坊路31号;撤销岗寺乡,并入古市镇,镇人民政府驻古市镇溪边路9号;撤销交塘乡,并入玉岩镇,镇人民政府驻玉岩镇车站路14号;撤销大东坝、石仓、蛤湖乡,组建大东坝镇,管辖原3乡辖区,镇人民政府驻地大东坝村;撤销靖居、雅溪乡,组建象溪镇,管辖原2乡辖区,镇人民政府驻地象溪村。松阳原辖27个乡镇,其中镇3个,乡24个,扩镇并乡后调整为20个乡镇,其中镇5个,乡14个,民族乡1个。


      1998年,四都乡榔树村榔阳自然村单独建立行政村,且划入望松乡管辖,时全县辖20个乡镇401个行政村。


      (八)设置街道后的区划


      2012年4月撤销西屏镇和望松乡建制,分设西屏、水南和望松3个街道办事处,将叶村乡黄公渡村划入西屏街道办事处管辖,寺岭下村划入水南办事处管辖。


      2012年12月撤销新兴乡、谢村乡、新处乡建制,合并设立新兴镇。


      至2021年底,全县设3个街道,5个镇,11个乡。具体是:西屏街道、水南街道、望松街道,古市镇、象溪镇、大东坝镇、玉岩镇、新兴镇,叶村乡、斋坛乡、竹源乡、三都乡、四都乡、赤寿乡、樟溪乡、裕溪乡、板桥畲族乡、枫坪乡、安民乡。


    更新时间:2022-03-02
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songyang.yunhaoren.com/guaikuang/19176.html
    查看全部松阳概况信息
    发布一条松阳概况信息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松阳新发布
    18861362223